(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豫章:古地名,今江西省南昌市一带。
- 熊圣宜:人名,诗中的访问者。
- 失迓:未能迎接。
- 文章经济:指文学和政治才能。
- 声气潜通:名声和气息暗中相通,指彼此虽未见面,但已有耳闻。
- 铁城:坚固的城池,此处可能指熊圣宜所在的地方。
- 三入岭南:三次进入岭南地区,岭南指今广东一带。
- 林下:指隐居的地方。
- 漫题诗句将鱼寄:随意写下诗句,通过鱼传书的方式寄出。
- 丰仪:丰采仪态。
- 鹤清:像鹤一样清高脱俗。
- 道合神交:志同道合,精神上的交往。
- 韩荆:指韩愈和荆轲,此处比喻作者与熊圣宜的关系。
翻译
你的文学和政治才能早已闻名,我们虽未见面,但彼此的名声和气息已暗中相通。你三次进入岭南地区,我却难得一见,这次你来到我的隐居之地,我又未能迎接。我随意写下这首诗,通过鱼传书的方式寄给你,遥想你的丰采仪态,定是清高脱俗如鹤一般。我们志同道合,精神上的交往你可相信,晚来我高枕无忧,心中已识得你这位韩愈和荆轲般的朋友。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熊圣宜的敬仰和未能迎接的遗憾。诗中,“文章经济久知名”一句,既赞扬了熊圣宜的才华,又体现了作者对他的了解和期待。通过“声气潜通自铁城”和“三入岭南难得见”的对比,突出了两人虽未谋面,但已心有灵犀的情感。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和比喻,进一步描绘了熊圣宜的高洁形象,并表达了作者对这份精神交往的珍视和满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与熊圣宜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志趣。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
成鹫的其他作品
- 《 送张子白明府归里 》 —— [ 明 ] 成鹫
- 《 立春漫兴 》 —— [ 明 ] 成鹫
- 《 罗浮山过访值予远游留诗而去既归复来出荷锄图索题用韵赋赠 》 —— [ 明 ] 成鹫
- 《 初归大通张子白杨鬯侯过赠用韵赋答 》 —— [ 明 ] 成鹫
- 《 送高邑佐伴贡入京用来韵十首 其五 》 —— [ 明 ] 成鹫
- 《 冬日缪西泠杨式卿见过值予他出留诗于壁既归用韵答之 》 —— [ 明 ] 成鹫
- 《 送李静庵广文还仁化学署兼怀前广文郭元修暨旧游诸子 》 —— [ 明 ] 成鹫
- 《 萧子志三多忧为病书来问药答此 》 —— [ 明 ] 成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