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云庵和尚

· 成鹫
海幢门外钓鱼翁,袖手旁观日出东。 祗有痴顽同木石,久无方便寄诗筒。 太阳早已知投子,信祖何曾识懒融。 珍重同参老禅客,共来廊下问幡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庵和尚:指一位名叫云庵的和尚,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尊敬的僧侣。
  • 海幢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寺庙或景点的入口。
  • 钓鱼翁:指在海边钓鱼的老人。
  • 袖手旁观:形容不参与,只是在一旁观看。
  • 日出东:太阳从东方升起。
  • 痴顽:愚钝顽固。
  • 木石:比喻无情无感。
  • 诗筒:古代用来装诗稿的竹筒,这里指诗稿或通信。
  • 太阳早已知投子:投子可能指一种游戏或活动,太阳知道投子,意味着太阳见证了一切。
  • 信祖何曾识懒融:信祖可能指某位宗教或哲学上的祖师,懒融可能指一种心境或状态,这里表达的是信祖并不了解懒融的心境。
  • 同参:共同参禅或修行。
  • 老禅客:尊敬的禅师或修行者。
  • 廊下问幡风:在走廊下询问幡(一种旗帜)随风飘动的意义,这里可能指探讨禅理或自然现象的深层含义。

翻译

在海幢门外,有一位钓鱼的老人,他只是静静地旁观着太阳从东方升起。我像木石一样愚钝顽固,已经很久没有方便的方式寄送诗稿了。太阳早已见证了投子的游戏,而信祖却不曾了解懒融的心境。衷心敬重那些共同参禅的老禅师们,我们一起来到廊下,探讨幡随风飘动的深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云庵和尚的思念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海边钓鱼翁的静观日出,以及自己与木石相似的愚钝状态,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通过对比太阳见证投子与信祖不了解懒融,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有其深意,而真正的理解需要心灵的觉醒。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共同参禅的老禅师的敬重,并期待与他们一起探讨禅理,体现了对精神交流的渴望和对禅修生活的热爱。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