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耕堂

· 史谨
屏迹西畴远避名,眼中世事羽毛轻。 犁锄作伴无荣辱,仁义为途绝送迎。 万叠好山牛背看,一蓑春雨陇头耕。 有人荷钁来相访,不是严光即管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屏迹:隐居。
  • 西畴:西边的田地。
  • 羽毛轻:比喻世事不重要。
  • 犁锄:耕作的工具。
  • 无荣辱:不在乎名利。
  • 仁义为途:以仁义作为行为准则。
  • 绝送迎:断绝了世俗的应酬。
  • 万叠好山:形容山峦重叠,景色优美。
  • 牛背看:在牛背上欣赏风景。
  • 一蓑春雨:一件蓑衣在春雨中。
  • 陇头耕:在田间耕作。
  • 荷钁:扛着锄头。
  • 严光:东汉时期的隐士。
  • 管宁:三国时期的隐士。

翻译

隐居在西边的田地,远离名声,眼中的世事如同羽毛般轻。 与犁锄为伴,不在乎名利,以仁义为行为准则,断绝了世俗的应酬。 在牛背上欣赏着重重叠叠的美丽山峦,一件蓑衣在春雨中,在田间耕作。 如果有人扛着锄头来访,那不会是严光就是管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和田园风光。通过“屏迹西畴”、“犁锄作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的“万叠好山牛背看,一蓑春雨陇头耕”生动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结尾的“不是严光即管宁”则巧妙地点出了隐士的高洁品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淡泊。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