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寓怀

· 史谨
瘦骨如松喜遇春,短筇扶我步苔茵。 蓬门潇洒多车辙,义路荒芜少故人。 树带烟霞添暝色,天留猿鹤伴閒身。 临风自读囚山赋,非愧仪曹作外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筇(qióng):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 苔茵(tái yīn):苔藓覆盖的地面,比喻绿茵茵的草地。
  •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形容居所简陋。
  • 车辙(chē zhé):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
  • 义路:指道德高尚的道路。
  • 暝色(míng sè):暮色,天色渐暗的样子。
  • 閒身:即闲身,指闲暇无事之身。
  • 囚山赋:指被贬谪到偏远山区所作的赋,表达被囚禁的心情。
  • 仪曹: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做官。
  • 外臣:指在外的官员,相对于中央官员而言。

翻译

我这副瘦弱的身躯像松树一样,高兴地迎来了春天,拄着短竹杖,我缓步走在苔藓覆盖的草地上。虽然我的居所简陋,但门前却常有车辙,而道德高尚的道路却因缺少故人而荒芜。树木带着烟雾增添了暮色,天空留下了猿猴和仙鹤陪伴我这闲暇无事之身。迎着风,我自读被贬谪所作的《囚山赋》,并不感到羞愧于做一个在外的官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病愈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通过“瘦骨如松”、“短筇扶我”等形象描绘,展现了作者身体的虚弱与对春天的喜悦。诗中“蓬门潇洒多车辙,义路荒芜少故人”反映了作者居所虽简陋但常有访客,而道德之路却因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显得荒凉。后两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的宁静与自足。结尾提到《囚山赋》,表明作者虽被贬谪,但并不感到羞愧,体现了他的豁达与坚守。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