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涵(hán):指石制的涵洞或水道。
  • (ān):熟悉。
  • 白艾:一种植物,常用于草药。
  • 青桑:桑树的嫩叶,用于养蚕。
  • 晚蚕:指晚秋时节的蚕。
  • 沽酒:买酒。
  • 陵阳:地名,今安徽省宣城市。
  • 萧萧: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
  • 碧潭:清澈的潭水。

翻译

十亩山田靠近石涵,村中的风俗我曾熟悉。 帘前的白艾惊飞了春燕,篱笆上的青桑等待着晚秋的蚕。 暖云下采茶来到岭北,月光中买酒走过溪南。 陵阳的秋意渐深,归乡的思绪多,红叶萧萧覆盖着碧绿的潭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山村的美景和归乡的思绪。诗中,“十亩山田近石涵”一句,既点明了地点,又通过“石涵”这一细节增添了山村的静谧与古朴。后文通过对白艾、青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村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尾联“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则抒发了深秋时节对故乡的深深思念,红叶与碧潭的对比,更显得秋意浓烈,情感深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热爱。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