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荆州城楼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戆,非如宁武愚。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宇:天空。
  • 江城:指荆州城。
  • 坐自拘:自感受限。
  • 层楼:高楼。
  • 迢递:遥远。
  • 西隅:西边。
  • 暇日:空闲的日子。
  • 登眺:登高远望。
  • 荒郊:荒凉的郊外。
  • 故都:旧时的都城。
  • 累累:连续不断。
  • 陈迹:历史的遗迹。
  • 寂寂:寂静无声。
  • 雄图:宏伟的计划或景象。
  • 郡邑:郡县城市。
  • :不同。
  • 北疆:北方的边疆。
  • 入郑:进入郑国。
  • 东距:东边的距离。
  • 防吴:防御吴国。
  • 几代:几代人。
  • 传荆国:传承荆州。
  • 敌陕郛:与陕西的城池相对抗。
  • 上流:河流的上游。
  • 中土:中原地区。
  • 复何虞:还有什么忧虑。
  • 枕席:指安睡之地。
  • 夷三峡:平定三峡。
  • 关梁:关口和桥梁。
  • 豁五湖:开阔五湖。
  • 承平:和平时期。
  • 守隘:守卫险要之地。
  • 金门籍:指官职。
  • 竹使符:指地方官的印信。
  • 端居:安居。
  • 林薮:山林。
  • 微尚:微小的愿望。
  • 桑榆:晚年。
  • 王陵戆:像王陵一样刚直。
  • 宁武愚:不像宁武那样愚钝。
  • 南浦:南方的水边。
  • 乘雁与双凫:乘船与双凫(一种水鸟)。

翻译

天空是多么辽阔,而我坐在这江城之中,自感受限。高楼百余尺,遥遥地耸立在西边。在空闲的日子里,我登高远望,眺望着荒凉的郊外和旧时的都城。历史的遗迹连续不断,寂静无声中想象着昔日的宏伟景象。古往今来,山川依旧,但郡县城市已大不相同。北方的边疆虽已进入郑国,东边的距离又怎能防御吴国。几代人传承着荆州,与陕西的城池相对抗。河流的上游空有其地,中原地区还有什么忧虑。安睡之地平定了三峡,关口和桥梁开阔了五湖。在和平时期,没有异境,守卫险要之地无需多言。自从辞去官职,来到这里担任地方官。安居在山林之中,微小的愿望在晚年得以实现。我像王陵一样刚直,不像宁武那样愚钝。如今面对南方的水边,乘船与双凫相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荆州城楼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天空、江城、历史遗迹和地理形势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现实处境的深刻思考。诗中,“天宇何其旷”与“江城坐自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后文通过对古往今来、北疆东距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处世态度,显示了其刚直不阿的性格。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抱负。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