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武蕴之乙丑之岁始见华发余自悲遂成继和

· 张祜
贾生年尚少,华发近相侵。 不是流光促,因缘别恨深。 怜君成苦调,感我独长吟。 岂料清秋日,星星共映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答谢,这里指回应别人的诗作。
  • 贾生:指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这里借指武蕴之。
  • 华发:白头发。
  • 流光:流逝的光阴。
  • 因缘:这里指原因、缘故。
  • 苦调:悲伤的诗句。
  • 长吟:长声吟咏,指深情的吟咏。
  • 星星:形容白发点点。
  • :古代用来固定发髻的一种首饰。

翻译

武蕴之年纪尚轻,却已近白头。 这并非岁月匆匆,而是因为深深的别恨。 我怜惜你写下的悲伤诗句,也感慨自己孤独的长吟。 谁能料到在这清秋时节,你我的白发竟一同映照在簪子上。

赏析

这首诗是张祜对武蕴之诗作的回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早生华发的同情与共鸣。诗中,“贾生年尚少,华发近相侵”描绘了武蕴之年轻却已显老态的情景,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后两句“不是流光促,因缘别恨深”则进一步点明,武蕴之的早衰并非仅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是因为深重的离别之恨。诗的结尾,“岂料清秋日,星星共映簪”以秋日的萧瑟和白发的星星点点,形象地表达了两位诗人共同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张祜

张祜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