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
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
朝廷多秀士,镕鍊比精金。
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
圣主赋新诗,穆若听薰琴。
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
三时农不夺,午夜犬无侵。
愿使天宇内,品物遂浮沈。
寄情群飞鹤,千里一扬音。
共蹑华胥梦,龚黄安足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鳏寡(guān guǎ):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即寡妇和鳏夫。
- 亲人守:指亲近人民,守护百姓。
- 王泽:指君王的恩泽。
- 镕鍊(róng liàn):指冶炼,比喻选拔和磨练人才。
- 犀节:指犀牛角制成的节杖,古代官员的标志。
- 熊轩:指装饰有熊皮的马车,古代贵族的交通工具。
- 薰琴:指用香薰过的琴,比喻音乐的和谐与美好。
- 三时:指春、夏、秋三个农忙季节。
- 品物:指万物。
- 浮沈:即浮沉,指万物生长和衰败的自然过程。
- 华胥梦:传说中的理想国,比喻理想的社会状态。
- 龚黄:指古代贤臣龚遂和黄霸,比喻贤能的官员。
翻译
文明的光辉遍布了禹的足迹,连鳏寡之人也感受到了尧的心意。 正是通过亲近人民,守护百姓,才能使君王的恩泽深入人心。 朝廷中人才济济,选拔和磨练如同精炼的黄金。 犀牛角制成的节杖与分派的使命,熊皮装饰的马车各自外巡。 圣主赋诗,其和谐之美如同聆听香薰过的琴声。 首先强调教化是根本,其次则是对君王的钦佩。 在农忙季节不夺农时,午夜时分犬吠也不会侵扰。 愿使天下万物都能自由生长和衰败。 寄托情感于群飞的鹤,千里之外也能一展歌喉。 共同追寻华胥梦中的理想社会,贤臣龚遂和黄霸又何足寻觅。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君王的仁政和朝廷的清明,通过描绘文明普及、恩泽广被、人才选拔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鳏寡达尧心”、“镕鍊比精金”等,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也传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深刻思考。整体上,诗歌语言典雅,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无限憧憬。

张说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 352篇诗文
张说的其他作品
- 《 寄许八 》 —— [ 唐 ] 张说
- 《 相州前池别许郑二判官景先神力 》 —— [ 唐 ] 张说
- 《 晦日 》 —— [ 唐 ] 张说
- 《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 —— [ 唐 ] 张说
- 《 㴩湖山寺 》 —— [ 唐 ] 张说
- 《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 —— [ 唐 ] 张说
- 《 四月十三日诏宴宁王亭子赋得好字 》 —— [ 唐 ] 张说
- 《 奉和圣制送王晙巡边应制 》 —— [ 唐 ] 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