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翰林萧侍郎

· 张蠙
九仞墙边绝路岐,野才非合自求知。 灵湫岂要鱼栖浪,仙桂那容鸟寄枝。 纤草不销春气力,微尘还助岳形仪。 从来为学投文镜,文镜如今更有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仞(rèn):形容极高的墙。
  • 绝路岐:指没有出路。
  • 野才:指在野的人才,即未被朝廷所用的人才。
  • 灵湫(qiū):指深潭。
  • 仙桂:传说中月宫的桂树,比喻高贵的地位或才能。
  • 纤草:细小的草。
  • 微尘:极细小的尘埃。
  • 岳形仪:指山岳的形态和气势。
  • 文镜:指文才的明镜,比喻文才的精深。

翻译

在极高的墙边,我发现自己走到了绝路,作为一个在野的人才,我并非自己寻求被人知晓。深潭中的鱼儿岂需要浪花来栖息,仙境中的桂树又怎容得下鸟儿寄居其枝。细小的草儿无法消耗春天的力量,微小的尘埃却能助长山岳的雄伟气势。一直以来,我为了学问而投身于文才的明镜之中,但如今,这样的文镜还有谁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未被赏识的感慨,以及对时代变迁中文才凋零的哀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九仞墙”、“灵湫”、“仙桂”等,来比喻自己的境遇和才华。通过对比“纤草”与“春气力”、“微尘”与“岳形仪”,诗人表达了自己虽微不足道,却仍希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最后,诗人以“文镜”自喻,表达了对文才的珍视和对后继无人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张蠙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属河北)人。成通中,屡举进士不第,与许裳、张乔等合称“咸通十哲”。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历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称帝,拜膳部员外郎,为金堂令。后主王衍游大慈寺,见蠙壁间题诗,甚爱赏之,欲召掌制诰,为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张蠙诗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101篇诗文

张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