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怀

· 张蠙
十载声沈觉自非,贱身元合衣荷衣。 岂能得路陪先达,却拟还家望少微。 战马到秋长泪落,伤禽无夜不魂飞。 平生祗学穿杨箭,更向何门是见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载:十年。
  • 声沈:名声沉寂,指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或名声。
  • 觉自非: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 贱身:谦称自己的身份或地位低下。
  • 元合:原本应该。
  • 衣荷衣:穿着简朴的衣服,荷衣指用荷叶制成的衣服,比喻简朴。
  • 得路:找到出路,指得到提拔或成功的机会。
  • 陪先达:陪伴在先达(有成就的人)的身边。
  • 却拟:反而打算。
  • 还家:回家。
  • 望少微:希望得到微小的成就或地位。
  • 战马:比喻自己,如同战马一样历经艰辛。
  • 长泪落:长时间流泪。
  • 伤禽:受伤的鸟,比喻自己受伤的心灵。
  • 无夜不魂飞:每夜都感到魂不附体,形容极度的忧虑或不安。
  • 祗学:只学习。
  • 穿杨箭:比喻精准的技艺或才能。
  • 见机:抓住机会。

翻译

十年默默无闻,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本应穿着简朴的衣服,过着卑微的生活。我怎能有机会陪伴在成功人士的身边,反而打算回家,只希望得到一点微小的成就。如同战马到了秋天,长时间流泪,受伤的鸟儿每夜都感到魂不附体。我一生只学习精准的箭术,却不知在何处能抓住机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十载声沈觉自非”一句,既是对过去十年默默无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自我认知。后文通过“战马”和“伤禽”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最后两句“平生祗学穿杨箭,更向何门是见机”,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机遇的渴望和对于选择方向的困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张蠙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属河北)人。成通中,屡举进士不第,与许裳、张乔等合称“咸通十哲”。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历栎阳尉、犀浦令。王建称帝,拜膳部员外郎,为金堂令。后主王衍游大慈寺,见蠙壁间题诗,甚爱赏之,欲召掌制诰,为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张蠙诗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