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邢大舍人二首

· 陈繗
严翁名望重乌台,公子于今始一来。 万里风霜追远迹,五湖风景动遗哀。 凤雏共识文明瑞,乔梓谁非世用材。 归去省亲思报国,拜恩还拟上蓬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指严翁在官场有很高的声望。
  • 追远迹:追随前人的足迹,指邢大舍人追随其父的脚步。
  • 五湖:泛指中国南方的湖泊,这里可能指邢大舍人游历过的地方。
  • 凤雏:比喻有才华的年轻人,这里指邢大舍人。
  • 乔梓:比喻父子,这里指邢大舍人和他的父亲。
  • 世用材:指适合在世间使用的人才。
  • 省亲:回家探望父母。
  • 拜恩:指受到皇帝的恩宠。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指朝廷或皇帝的居所。

翻译

严翁在官场声望显赫,而今公子终于来到此地。 你追随父亲的脚步,历经万里风霜,游历五湖,感受着历史的哀愁。 你如同凤凰的雏鸟,被公认为文明的象征,你和你的父亲都是世间难得的人才。 归家探望亲人时,你心中不忘报国之志,期待着再次受到皇帝的恩宠,前往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陈繗送别邢大舍人时所作,表达了对邢大舍人的赞美和期望。诗中,“严翁名望重乌台”一句,即是对邢大舍人父亲的赞誉,也暗示了邢大舍人的出身和背景。后文通过对邢大舍人游历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志向。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邢大舍人未来能够报效国家,得到皇帝重用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的美好期待。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