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后蜀二主

蜀山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年。 丛蚕已逝俾明死,力士初通秦塞烟。 石门剑阁天虽险,栈道钩梯地可连。 刘禅早失阴平路,李势葭萌复自颠。 画红楼下非前府,濯锦江头变雪鋋。 碎首元功馀血洒,号呼士卒万声喧。 呫嗫门人终节度,多谋国婿始乘传。 谁使知祥成翼虎,亦繇董氏作丛鹯。 进奏官还陈腹诏,董门既族孟门全。 一般逆罪分刑典,东西从此怨雠缠。 鸡踪反戟狐狼灭,马捶遥挥兔窟全。 牙兵尽作诸冲队,墨制新从五镇宣。 九旒殊锡何须赐,半载虚称谬握乾。 六臣受遗谁堪倚,七宝妆成百器奸。 北汉蜡丸书已漏,李家降表墨犹鲜。 自方诸葛人何在,望帝终教作杜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丛蚕:指古代蜀地的居民,因养蚕而得名。
  • 俾明:指古代蜀地的君主。
  • 力士:指古代的勇士或武士。
  • 秦塞:指秦国的边塞。
  • 栈道钩梯:指古代在山崖上开凿的险要道路和梯子。
  • 阴平路:古代蜀地的一条重要道路。
  • 葭萌:古代蜀地的一个地名。
  • 濯锦江:指成都的锦江。
  • 雪鋋:指雪中的箭,比喻战乱。
  • 呫嗫:小声说话的样子。
  • 门人:指门下的弟子或追随者。
  • 节度:古代官职,掌管一方军事和行政。
  • 乘传:指乘坐传车,即官方的快速交通工具。
  • 翼虎:比喻强大的助手或盟友。
  • 丛鹯:指聚集的猛禽,比喻群雄。
  • 进奏官:古代负责上奏文书的官员。
  • 腹诏:指秘密的诏令。
  • 逆罪:指叛逆的罪行。
  • 鸡踪:指鸡的足迹,比喻微小的痕迹。
  • 反戟:指反戈一击,背叛。
  • 狐狼:比喻凶残的人。
  • 马捶:指马鞭。
  • 兔窟:比喻隐秘的藏身之处。
  • 牙兵:指精锐的士兵。
  • 墨制:指用墨写的命令。
  • 五镇:指五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 九旒:指皇帝的冠冕上的九条旒(流苏),象征皇权。
  • 殊锡:特别的赏赐。
  • 半载:半年。
  • 谬握乾:错误地掌握大权。
  • 六臣:指六个重要的臣子。
  • 受遗:指接受遗命。
  • 七宝:指七种珍贵的宝物,比喻国家的宝贵资源。
  • 百器:指各种器物,比喻国家的各种资源。
  • 蜡丸书:指用蜡封的密信。
  • 降表:指投降的文书。
  • 诸葛:指诸葛亮,蜀汉的丞相。
  • 望帝:指古代蜀地的君主。
  • 杜鹃:鸟名,传说中望帝化身的鸟。

翻译

蜀山的开国历史多么模糊,据说已有四万八千年。 古代蜀地的居民和君主已经逝去,勇士们初次打通了通往秦国边塞的道路。 尽管石门和剑阁的天险难以逾越,但栈道和钩梯使得地势可以相连。 刘禅早已失去了通往阴平的道路,李势在葭萌再次自毁前程。 画红楼下不再是以前的府邸,濯锦江边变成了战乱之地。 元功的余血洒落,士兵们万声喧哗。 门人们小声讨论,最终节度使出现,多谋的国婿开始乘坐传车。 是谁让知祥成为了强大的助手,也是董氏聚集了群雄。 进奏官还传达了秘密的诏令,董门被灭,孟门得以保全。 同样的叛逆罪行被分别处理,东西方从此怨恨纠缠。 鸡的足迹反戈一击,狐狼被消灭,马鞭遥遥挥动,兔窟得以保全。 牙兵成为了各个冲锋队,新的墨制命令从五个镇点传来。 九旒的殊锡无需赐予,半年间虚称握有大权。 六个臣子接受遗命,谁能依靠,七宝妆成的百器奸诈。 北汉的蜡丸书已经泄露,李家的降表墨迹犹新。 自比诸葛亮的人何在,望帝最终化作杜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蜀山开国历史的回顾,描绘了蜀地的兴衰变迁。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比喻,展现了蜀地从古至今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迁。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蜀地历史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反思。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