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

十四月子弗陵生,二七年已诈书明。 尧母门题钩弋谴,周图画就奉车荣。 岂惟壮体堪奇爱,所见开言人尽惊。 入卫燕心应早折,免冠霍首赖全贞。 黄犊狂男应就缚,上官盖主漫危倾。 介子威伸夷气詟,贤良议用赋徭轻。 虽缘辅政知时要,亦本冲资悉下情。 天假其年培汉脉,眼观文景再升平。 杂霸贻谋空有制,亡秦旧迹想宜更。 且看闾阎曾孙美,何似深宫少主英。 柳生石起虚传瑞,桑叶蚕形枉著名。 乱家之子谁开乱,宣刻昭仁乃定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昭帝:指汉昭帝刘弗陵,汉武帝刘彻之子,西汉第八位皇帝。
  • 子弗陵:即汉昭帝刘弗陵。
  • 诈书:指伪造的文书。
  • 尧母门:指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因其子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故称“尧母门”。
  • 钩弋谴:指钩弋夫人被谴责的事件。
  • 奉车:指奉车都尉,官职名。
  • 壮体:指刘弗陵身体强壮。
  • 开言:指说话。
  • 燕心:指燕王刘旦,汉武帝之子,因谋反而被废。
  • 免冠:指脱帽,表示谢罪或投降。
  • 霍首:指霍光,西汉著名政治家,曾辅佐汉昭帝。
  • 黄犊:指黄霸,西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 上官:指上官桀,西汉大臣,因谋反而被杀。
  • 盖主:指盖长公主,汉武帝之女,因参与谋反而被杀。
  • 介子:指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忠义著称。
  • 夷气:指外族的气势。
  • 贤良:指贤良文学,汉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
  • 辅政:指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 冲资:指年幼的资质。
  • 汉脉:指汉朝的命脉。
  • 文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西汉初年的两位贤明君主。
  • 杂霸:指杂乱无章的霸道。
  • 闾阎:指民间。
  • 少主:指年幼的君主。
  • 柳生石起:指柳树生长,石头裂开,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 桑叶蚕形:指桑叶和蚕的形状,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 宣刻:指宣扬和刻画。
  • 昭仁:指昭示仁德。

翻译

汉昭帝刘弗陵十四岁出生,二十七岁时已有伪造的文书表明他的地位。他的母亲钩弋夫人因被谴责而闻名,而他则因被封为奉车都尉而荣耀。他的强壮体魄和惊人的言辞能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惊讶。燕王刘旦的野心应该早被摧毁,而霍光则因保持忠诚而得以保全。黄霸这样的叛乱者最终被捕,上官桀和盖长公主的阴谋也未能成功。介子推的威名使外族气势受挫,贤良文学的政策减轻了赋税和徭役。虽然辅政者知道时势所需,但也是因为昭帝年幼而能理解民情。上天赐予他长寿以培养汉朝的命脉,他亲眼见证了文景之治的再次繁荣。虽然霸道的政策空有形式,但秦朝的旧迹应该有所改变。看看民间的曾孙,与深宫中的少主相比,谁更英明?柳树生长和石头裂开只是虚传的瑞兆,桑叶和蚕的形状也只是徒有其名。乱家的子孙谁开启了混乱,宣扬和刻画昭示仁德才是最终的评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昭帝刘弗陵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政治成就和个人特质。诗中不仅赞扬了他的身体强壮和言辞能力,还强调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对民情的理解。同时,诗中也批判了那些企图颠覆政权的叛乱者和阴谋家,以及那些虚有其表的瑞兆。最后,诗人通过对昭帝的评价,表达了对仁德政治的向往和对历史公正评价的期待。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