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东流杨景昌首尾吟

· 陈繗
乘舟不是打秋风,沧海南来庾岭东。 十载交游萍水上,一天愁思树云中。 杏园自愧无门入,花县宁知有路通。 为爱山阴寒夜雪,乘舟不是打秋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模仿,这里指模仿某人的风格或作品。
  • 东流:向东流去的水,这里可能指诗中的“沧海”。
  • 杨景昌: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首尾吟:一种诗体,首尾两句相同,形成回环。
  • 乘舟:乘坐船只。
  • 打秋风:原意是指秋风起时,树叶纷纷落下,这里可能指乘船出行。
  • 沧海:大海。
  • 庾岭:山名,位于今江西省与福建省交界处。
  • 十载:十年。
  • 交游:交往的朋友。
  • 萍水:浮萍随水漂流,比喻人的漂泊不定。
  • 一天:整日,整天。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树云中:树木高耸入云,形容树木高大。
  • 杏园:指科举考试的场所,这里可能指诗人未能进入的官场。
  • 自愧:自己感到惭愧。
  • 无门入:没有门路进入。
  • 花县:美丽的县城,这里可能指诗人向往的地方。
  • 宁知:岂知,哪里知道。
  • 有路通:有道路可以通往。
  • 山阴: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
  • 寒夜雪:寒冷夜晚的雪。

翻译

乘坐船只并非为了追逐秋风,而是从南方的沧海来到东边的庾岭。 十年来,我与朋友们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整日忧愁的思绪如同高耸入云的树木。 我自愧无法进入那象征着官场的杏园,哪里知道美丽的花县竟然有路可通。 我之所以爱山阴,是因为那寒夜中的雪景,乘坐船只并非为了追逐秋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首尾呼应的结构,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诗中“乘舟不是打秋风”一句,既是对出行目的的否定,也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诗人的愁思如同“树云中”,形象地描绘了其内心的沉重。末句再次强调“乘舟不是打秋风”,形成回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意境的深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