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骈拇
天运地处,孰居无事。日月推行,雨风披吹。此皆自然,万一无二。
古皇顺之,九雒呈瑞。乐奏咸池,仁满天地。流光其声,蛰虫起寐。
始闻若惊,终闻若醉。使世兼忘,不言所利。此虽帝德,犹全道秘。
失德而仁,失仁而义。南行望北,冥山远眦。刍狗再陈,蘧庐久寄。
三五之法,同矜于治。橘柚柤梨,皆人所嗜。人之不同,与时日异。
周服衣猿,猿必尽弃。学施矉里,里必深避。推舟于陆,百手徒瘁。
天门弗开,四方易位。民亲乃离,盗杀转炽。相姬师孔,未易民志。
道本无名,名则公器。多求愈惑,私取亦忌。六经陈迹,干戈反詈。
神龙渊嘿,白鹢交视。乌鹊孺鱼,传沬相遗。细要化螟,有弟兄泪。
凡今之人,恶知古意。谁息谁消,其民总劓。举世无席,先王独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骈拇:指并列的脚趾,比喻事物并列或相辅相成。
- 九雒:古代传说中的九条河流,象征着吉祥。
- 咸池:古代传说中的乐曲名,象征着和谐与美好。
- 蛰虫:冬眠的昆虫。
-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于祭祀。
- 蘧庐:简陋的草屋。
- 三五之法:指古代的治国法则。
- 柤梨:即山楂和梨。
- 矉里:皱眉的样子。
- 细要:指细腰蜂。
- 劓:古代割鼻的刑罚。
翻译
天地自然运行,谁在无事中安居?日月推行其轨,雨风自然吹拂。这些都是自然的,无一例外。 古代的皇帝顺应自然,九条河流呈现出吉祥。乐曲奏响咸池,仁爱充满天地。声音流转,冬眠的昆虫苏醒。 起初听闻若有所惊,最终听闻若醉。使世人忘却,不谈所获之利。这虽是帝王的德行,却也全然隐藏了道的奥秘。 失去了德行而谈仁爱,失去了仁爱而谈义理。向南行走望向北,冥山遥远。再次陈列草扎的狗,长久寄居简陋的草屋。 三五之法,共同矜持于治国。橘柚山楂梨,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人们的喜好不同,随着时间和日子的变化,周服衣猿,猿猴必定全部抛弃。 学习皱眉的样子在村里,村里人必定深感避讳。在陆地上推舟,百手徒劳无功。天门不开,四方易位。 人民亲近却分离,盗贼杀害转而炽烈。相互姬师孔子,未能改变民心。道本无名,名则是公器。 多求反而愈加迷惑,私自获取也有忌讳。六经成为陈迹,干戈反而受到诅咒。神龙深默,白鹢相互对视。 乌鹊孺鱼,传递泡沫相互遗赠。细腰蜂化为螟虫,有兄弟之泪。如今的人们,怎能理解古意。 谁息谁消,其民总受割鼻之刑。举世无席,先王独自安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自然、历史和道德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于“道”的理解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九雒呈瑞”、“乐奏咸池”等,表达了对于古代帝王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的赞美。同时,通过对“刍狗”、“蘧庐”等意象的运用,批判了现实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己巳南归晚舆见初月口占 》 —— [ 明 ] 郭之奇
- 《 上元后二日雪霁得月江舟漫兴 》 —— [ 明 ] 郭之奇
- 《 胡无人四首念汉武雄才及卫霍远略 》 —— [ 明 ] 郭之奇
- 《 庚午冬虏儆烽传溯流金陵约同假曹方姚陈诸子北上俱以散馆尚遥深居念独行不可于辛未春遵洄而南而家扁舟不能自聊作纪怀诗十首 其四 孤松 》 —— [ 明 ] 郭之奇
- 《 不厌 》 —— [ 明 ] 郭之奇
- 《 秋日过维扬朱章华年友泊此未归相逢命酒舟中 》 —— [ 明 ] 郭之奇
- 《 衢州道中二首 》 —— [ 明 ] 郭之奇
- 《 暮春即事十二绝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