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

炎凉物意岂天心,平白花时使夏侵。 百粤提封川接海,三春去路雨归林。 人羁纵许芳华掷,地迥犹凭短梦寻。 何事相思江畔水,添流尽日潋愁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凉物意:指自然界的变化和万物的情感。
  • 天心:天意,自然界的意志。
  • 平白:无缘无故,平白无故。
  • 花时:花开的时候,指春天。
  • 夏侵:夏天来临,侵占了春天的时光。
  • 百粤:指广东一带,古代称广东为百粤之地。
  • 提封:指边界,疆界。
  • 川接海:河流与海洋相连。
  • 三春:春天的三个月。
  • 去路:离去的路途。
  • 雨归林:雨水归入林中,指春雨滋润大地。
  • 人羁:人的羁绊,束缚。
  • 纵许:即使允许。
  • 芳华掷:抛掷芳华,指浪费青春。
  • 地迥:地远,指远离家乡。
  • 短梦寻:寻找短暂的梦境。
  • 何事:何故,为何。
  • 江畔水:江边的水。
  • 添流:增加流动,指水流增多。
  • 尽日:整天。
  • 潋愁深:深沉的忧愁。

翻译

自然界的变化和万物的情感难道是天意吗?无缘无故地,花开的时候夏天却悄然来临。广东一带,河流与海洋相连,春天的离去之路被雨水滋润着归入林中。即使人被束缚,也允许我们抛掷青春,但远离家乡,只能寻找短暂的梦境。为何要思念江边的水,它整天增加流动,深沉的忧愁也随之加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和对远方思念的忧愁。诗中,“炎凉物意”与“天心”对比,突显了自然界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通过对“花时”与“夏侵”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人羁”与“地迥”的对比,表达了人在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