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然乎否

不问泥沙问悉纤,真成平准亦难厌。 更无山海藏天地,惟有农丞算铁盐。 利析秋毫民自竭,赢归少府吏虽廉。 烹羊未必堪求雨,出马终须赋日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悉纤:指细微之处,这里指国家的财政细节。
  • 平准:古代官府用来调节物价的措施。
  • 农丞:古代官职,负责农业和税收。
  • 铁盐:指铁和盐,古代重要的税收来源。
  • 利析秋毫:形容计算非常精细,连最微小的利益也不放过。
  • 少府:古代官职,负责皇室财政。
  • 烹羊:古代求雨的一种仪式。
  • 出马:指出征或派遣使者。
  • 赋日添:指增加赋税。

翻译

不问泥沙只问细微之处,即使真的成了平准也难以满足。 不再有山海藏匿天地,只有农丞在计算铁和盐的税收。 利益分析到秋毫之末,民众自然会竭尽全力,而赢余归于少府,即使官吏廉洁。 烹羊未必能求得雨,出征或派遣使者最终还是要增加赋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财政细节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众的生活压力。诗中“不问泥沙问悉纤”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财政的深刻关注,也暗示了当时财政管理的精细与严苛。后文通过对农丞、铁盐、少府等官职和税收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民众在精细计算下的生活困境。最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增加赋税的无奈和对民众生活负担的同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