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归至丹阳逢侯生大醉

· 袁凯
白下西风吹夜凉,五湖秋草着微霜。 千家砧杵初凌乱,独客关山正渺茫。 归去定应残腊尽,飘零犹幸此身强。 丹阳郭里盈樽酒,且为侯芭发醉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下:古地名,今南京市西北。
  • 五湖: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 砧杵:捣衣的工具,砧是垫石,杵是棒槌。这里指捣衣声。
  • 渺茫:形容遥远而模糊不清。
  • 残腊:指农历年底,腊月的最后几天。
  • 侯芭: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翻译

南京的西风吹拂着夜凉,太湖边的秋草上覆盖着薄霜。 千家万户的捣衣声开始杂乱无章,我这孤独的旅人正面对着遥远而模糊的关山。 回到家乡时,应该是腊月的尾声了,庆幸的是我这身躯还算强健。 在丹阳的城郭里,我满杯饮酒,只为与侯芭一起,尽情地醉一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从京师归来,在丹阳遇到朋友侯生并与之痛饮的情景。诗中,“白下西风吹夜凉,五湖秋草着微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烘托出诗人旅途的孤寂与秋日的凄凉。后句“千家砧杵初凌乱,独客关山正渺茫”则进一步以捣衣声和关山的遥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结尾的“丹阳郭里盈樽酒,且为侯芭发醉狂”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欢愉,以及借酒消愁的豁达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