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诃林寺:寺庙名,具体位置不详。
- 净隐禅房:寺庙内的禅修场所。
- 澄江:清澈的江水。
- 古佛楼:古老的佛塔或佛殿。
- 贝叶经:古代印度佛教经典,因写在贝多罗树叶上而得名。
- 玄鹿:神话中的鹿,常象征长寿或吉祥。
- 昙花:佛教中的一种花,象征短暂的美好。
- 钵:僧人的食器。
- 光龙降:形容佛光普照,如同龙降。
- 宝窦:宝塔的铃铛。
- 金铎:金属制的大铃,佛教法器。
- 菩提:佛教中指觉悟的境界。
- 石幢:石制的柱状物,常用于佛教建筑。
- 远公:指高僧,这里可能是指净隐禅房的住持。
- 剔银釭:剔除灯中的灰烬,使灯光明亮。
翻译
山城冬日的阳光映照在清澈的江水上,古老的佛塔敞开了八面的窗户。 贝叶经的翻动声让神秘的鹿倾听,昙花在钵中摇曳,佛光如同龙降般照耀。 风中传来宝塔铃铛和金铎的和谐声响,霜落在菩提树上,覆盖了石制的柱子。 我们共同欢喜,因为高僧能够吟咏诗句,深夜里不妨剔亮银灯,继续畅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冬日山城中的寺庙景象,通过“澄江”、“古佛楼”、“贝叶经”等意象,展现了宁静而庄严的佛教氛围。诗中“玄鹿听”、“光龙降”等富有神话色彩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神秘与超脱。末句“不妨深夜剔银釭”则表达了与高僧深夜论诗的愉悦心情,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陈绍文
陈绍文,字公载,自号中阁山人。南海人。锡子。明世宗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举人,官通判。与梁公实、欧桢伯、黎瑶石、吴而待结诗社,又同游黄才伯之门。著有《中阁集》。清梁善长《广东诗粹》卷四、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四有传。
► 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