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太虚上人用旧韵

众生尊我我须劳,公在吾儒公亦豪。 数点晓星沧海远,一床秋月定山高。 性空彼我无差别,力大乾坤可跌交。 十二万年如指掌,且?閒弄在甄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虚:指道家或佛家所指的宇宙本体,即虚无缥缈的境界。
  • 旧韵:指以前用过的韵脚,这里指用以前的诗韵来创作新诗。
  • 众生:佛教用语,指一切有生命的存在。
  • 吾儒:指儒家,即儒家学派。
  • 晓星:清晨的星星。
  • 秋月:秋天的月亮。
  • 定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山名,也可能是比喻高远的境界。
  • 性空: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自性,即空无实体。
  • 彼我:彼此,指自己和他人。
  • 无差别:没有区别。
  • 力大:力量强大。
  • 乾坤:天地,宇宙。
  • 跌交:比喻失败或挫折。
  • 十二万年:极言时间之长。
  • 指掌:比喻事情非常简单,容易掌握。
  • ?(pàn):同“拚”,舍弃,不顾一切。
  • 閒弄:悠闲地玩弄。
  • 甄陶:比喻培养、造就。

翻译

众生都尊崇我,我却必须辛劳, 你在我儒家之中,也堪称豪杰。 几颗晨星映照着苍茫大海, 一弯秋月高悬于定山之巅。 性本空寂,你我无差别, 力量巨大,天地间亦可颠倒。 十二万年的时光,如同指掌间轻易掌握, 且让我舍弃一切,悠闲地玩弄于培养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太虚上人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晓星”、“秋月”等,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的意境。通过对“性空”、“无差别”等佛教理念的阐述,诗人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最后,诗人以“十二万年如指掌”的豪迈气概,表明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