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阳丘先生远示杰作二章仰仞垂爱之厚感慰兼极章衰疾龙钟无足为故人道者勉据来韵少布区区之忱耳倘过辽阳之便假手录寄以发克恭黄门一笑幸甚
昔从天上拜彤庭,一别官河几度冰。
岂有文章供史馆,漫将袍笏对山灵。
数株松菊犹三径,两棹风烟又八溟。
欲写渔翁寄庐阜,眼中谁解辨丹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番阳:地名,今江西省鄱阳县。
- 丘先生: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杰作:指出色的作品。
- 仰仞:仰望,表示尊敬。
- 垂爱:深厚的关爱。
- 感慰:感激和欣慰。
- 兼极:极其。
- 章衰疾:指作者自己年老体衰。
- 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 区区之忱:微薄的诚意。
- 辽阳:地名,今辽宁省辽阳市。
- 克恭黄门: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彤庭:红色的庭院,这里指皇宫。
- 官河:指京杭大运河。
- 袍笏:官服和笏板,代表官员身份。
- 山灵:山神。
- 三径:指隐居的地方。
- 八溟:指八方的大海。
- 庐阜:庐山,位于江西省。
- 丹青:绘画艺术。
翻译
昔日我在皇宫中拜见,一别京杭大运河,几度冰封。 我哪有什么文章能供奉给史馆,只是随意穿着官服对着山神。 几株松树和菊花依旧在隐居的小径旁,两艘船在风烟中又驶向八方的大海。 我想画一幅渔翁的画寄给庐山,但眼前谁能分辨出这画中的艺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昔从天上拜彤庭”一句,既展现了作者曾经的荣耀,也透露出时光的流逝。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数株松菊”、“两棹风烟”,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结尾的“欲写渔翁寄庐阜,眼中谁解辨丹青”则巧妙地将艺术与自然结合,表达了对艺术和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