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主丁侯约游圭峰斋次以病不果赋此

笋舆欲出更夷犹,病入西风汗未收。 书阁水云聊自晚,玉台霜月为谁秋。 主翁爱客杯盘大,小吏鸣鞭道路愁。 我有平生筋力在,不寻斋次碧峰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笋舆: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轻便轿子。
  • 夷犹:犹豫不决。
  • 书阁:藏书楼。
  • 玉台:指高耸的楼台。
  • 霜月:秋天的月亮。
  • 主翁:主人。
  • 杯盘大:形容宴席丰盛。
  • 小吏:低级官员。
  • 鸣鞭:挥动鞭子发出声响,这里指驱赶行人。
  • 斋次:斋戒的地方。
  • 碧峰头:青翠的山峰之巅。

翻译

我本想乘坐轻便的竹轿出游,但因病体未愈,西风中汗水未干,犹豫不决。 藏书楼旁的水云景色,我独自欣赏到傍晚,高耸楼台上的秋月,又是为了谁而明亮。 主人热情好客,宴席丰盛,低级官员在路上挥鞭驱赶行人,令我心生忧愁。 我还有平生的力气,不愿只在斋戒的地方徘徊,而不到碧绿山峰之巅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因病未能如约出游的遗憾心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笋舆欲出更夷犹”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出游的愿望,又透露出因病体未愈而犹豫不决的心态。后文通过对书阁、水云、玉台、霜月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而“主翁爱客杯盘大,小吏鸣鞭道路愁”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我有平生筋力在,不寻斋次碧峰头”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世俗束缚,渴望追求自由和真实的自我。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