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黄思立、赵贞甫集萧允升斋中谈禅甚快,各赠一诗黄太常思立

念我同门友,为郎家益贫。 萧疏愁世鞅,磊落笑时人。 供茗瓷瓯洁,添香粉指匀。 近通无净理,一倍耐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门友:同学。
  • 为郎:指担任官职。
  • 家益贫:家庭更加贫困。
  • 萧疏:稀疏,这里形容心情或境况的凄凉。
  • 世鞅:世俗的束缚。
  • 磊落:胸怀坦荡,不拘小节。
  • 时人:当代的人。
  • 瓷瓯:瓷制的茶杯。
  • 粉指:指女子涂粉的手指。
  • 无净理:没有清净的道理,指世俗的纷扰。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和劳苦。

翻译

想起我那些同窗好友,他们虽然担任了官职,但家庭却更加贫困。他们的心情凄凉,忧虑着世俗的束缚,却依然胸怀坦荡,笑着面对时人。我们在一起品茗,瓷制的茶杯洁净,女子涂粉的手指轻轻添香。近来我领悟到,没有清净的道理,反而更加能忍受世俗的纷扰和劳苦。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同门友的思念以及对他们境遇的同情。诗中,“萧疏愁世鞅,磊落笑时人”一句,既描绘了友人们内心的苦闷,又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的态度。后两句通过对品茗场景的细腻描写,进一步以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