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太史使鲁便道寿伯母

玉节葳蕤出禁城,依依垂柳送君行。 重裁东鲁灵光赋,谁似西京子墨卿。 采烛昔年传蜡凤,称觞此日借金尊。 谢家况复多才子,青草池塘旧有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象征身份与使命。
  •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茂盛,这里形容玉节华丽。
  • 禁城:皇宫,宫禁之地。
  • 东鲁:指山东一带,古时鲁国所在地。
  • 灵光赋:指文采斐然的文章。
  • 西京:指长安,古都,这里泛指京城。
  • 子墨卿:指文采出众的文人。
  • 采烛:指用蜡制成的烛,这里可能指珍贵的礼物。
  • 蜡凤:用蜡制成的凤凰,象征吉祥。
  • 称觞:举杯祝酒。
  • 金尊:金制的酒杯,象征尊贵。
  • 谢家:指南朝宋的谢灵运家族,以文学才华著称。
  • 青草池塘:指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代表其文学成就。

翻译

玉制的符节华丽地从皇宫中出来,垂柳依依地送你远行。 你重新创作了东鲁那文采斐然的文章,谁能比得上京城中文采出众的文人呢? 往年曾用珍贵的蜡烛和蜡凤作为礼物,今天则举起金杯祝酒。 谢家本来就多才多艺,他们的诗句“池塘生春草”早已闻名。

赏析

这首诗是袁宗道送别周太史出使鲁国并顺道为伯母祝寿的作品。诗中通过“玉节葳蕤”、“垂柳送君行”等意象,描绘了使者出行的庄严与离别的深情。后联提及“东鲁灵光赋”与“西京子墨卿”,赞美了周太史的文采与地位。结尾借用“谢家”与“青草池塘”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周太史家族才华的赞誉,也寄寓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