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舒翁,大行父也

东鲁真儒行,南华达士怀。 无心甘抱瓮,有手但持杯。 杖溅龙潭瀑,衣黏灵洞苔。 仙郎奉紫綍,新自日边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鲁:指山东一带,古代鲁国的所在地。
  •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
  • 南华:指《南华经》,即《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 达士:通达事理的人,指有智慧的人。
  • 抱瓮:比喻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
  • 持杯:拿着酒杯,指享受生活。
  • 龙潭瀑:瀑布名,形容其壮观。
  • 灵洞苔:指仙境中的洞穴和苔藓,增添神秘感。
  • 仙郎:对年轻男子的美称,这里指舒翁的儿子。
  • 紫綍:紫色的丝带,古代用以系印章,象征尊贵。
  • 日边:太阳旁边,比喻皇帝身边或朝廷。

翻译

东鲁之地,真正的儒家学者行走其间,南华经中的达士怀抱着智慧。 他无心追求奢华,宁愿保持朴素,却又有手举杯,享受生活的美好。 手杖溅起龙潭瀑布的水花,衣角沾满了灵洞的苔藓。 他的儿子,一位仙郎,手捧着象征尊贵的紫色丝带,新近从皇帝身边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儒家学者的生活态度和其子的尊贵身份。诗中,“东鲁真儒行,南华达士怀”展现了学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而“无心甘抱瓮,有手但持杯”则巧妙地表达了学者既追求朴素又懂得享受生活的双重性格。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意和神秘感,最后以儿子的尊贵身份作为结尾,彰显了家族的荣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者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对家族荣耀的自豪。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