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兰溪洞源壁间

南北嚣尘日夜侵,好风吹到白云深。 智仙久住誇山色,俗客初来恋竹阴。 万事不如收脚坐,三年应负掉头吟。 疲民不忍加鞭箠,谁识平生水石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顺序作诗。
  • 兰溪洞源: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壁间:墙壁上。
  • 南北嚣尘:指南北各地的喧嚣和尘埃。
  • 日夜侵:日夜不停地侵扰。
  • 好风:指清新的风。
  • 白云深: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幽深景象。
  • 智仙:指有智慧的仙人,这里可能指隐居山中的高人。
  • 誇山色:夸赞山中的景色。
  • 俗客:指世俗之人。
  • 初来:初次来到。
  • 恋竹阴:留恋竹林的阴凉。
  • 收脚坐:指停止行走,坐下来休息。
  • 三年应负掉头吟:意指三年来应该已经习惯了这种隐居生活,不再回头吟咏世俗之事。
  • 疲民:疲惫的百姓。
  • 加鞭箠:用鞭子抽打,这里指驱赶。
  • 水石心:指淡泊名利,向往自然山水的心境。

翻译

南北各地的喧嚣和尘埃日夜不停地侵扰,清新的风吹到了云雾缭绕的山中深处。有智慧的仙人久居此地,夸赞山中的美景,而初次来到的世俗之人则留恋竹林的阴凉。万事不如停下来坐下休息,三年来应该已经习惯了这种隐居生活,不再回头吟咏世俗之事。不忍心对疲惫的百姓加以驱赶,谁又能理解我一生向往自然山水的心境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喧嚣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生活的向往。诗中,“南北嚣尘日夜侵”描绘了世俗的纷扰,而“好风吹到白云深”则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清新。通过对比智仙与俗客的不同态度,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认同。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淡泊名利生活的坚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