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富子翚经历见寄韵: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富子翚,人名,可能是原诗的作者。经历,指富子翚的经历或事迹。见寄韵,指曹伯启收到富子翚的诗后,按照其韵脚和次序所作的和诗。
- 识破:看透,明白。
- 义利关:指道德与私利的界限。
- 迷途:迷失的道路,比喻错误的道路或方向。
- 便知还:很快就明白并返回正途。
- 暂筹宪幕:暂时在政府机构中担任职务。宪幕,指政府机构。
- 有馀裕:有余,指时间或精力上的充裕。
- 常对圣门:经常面对高尚的学问或道德标准。圣门,指儒家学说或高尚的道德标准。
- 无腼颜:不感到羞愧。腼颜,羞愧的样子。
- 真才:真正的才能或才华。
- 归草泽:归隐于民间或偏远之地。草泽,指民间或偏远的地方。
- 幽梦:深沉的梦境,比喻对理想或过去的怀念。
- 度云山:穿越云雾缭绕的山峰,比喻经历艰难或追求高远的目标。
- 堂堂事业:宏伟的事业或成就。
- 薰涵久:长期受到熏陶和培养。薰涵,熏陶和培养。
- 文法支流:指文学或学术的分支或流派。
- 指顾间:一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翻译
看透了人间的道德与私利的界限,迷失的道路并不遥远,很快就能明白并返回正途。暂时在政府机构中担任职务,时间精力上都很充裕,经常面对高尚的学问或道德标准,内心不感到羞愧。自从真正的才华归隐于民间,多次在深沉的梦境中穿越云雾缭绕的山峰。宏伟的事业长期受到熏陶和培养,文学或学术的分支流派在指顾间就能掌握。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理解和自我反省。诗中,“识破人间义利关”一句,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与私利界限的清晰认识,而“迷途不远便知还”则显示了作者对错误道路的迅速觉悟和回归。后文通过对比在政府机构中的从容与面对高尚学问的无愧,以及对真正才华归隐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坚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