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士桑饶

· 张翥
吴兴一士气貌醇,儒冠落魄甘长贫。医家诸书总贯穿,有病有药即与人。 山中僦屋不肯出,苦厌城市多嚣尘。得钱沽酒饮即醉,指点富贵如浮云。 时来西湖住几日,所宿随夜餐随晨。过门与我谈抵掌,百无一伪皆天真。 疾恶如雠每愤激,正坐时命遭其屯。人生除贫贫则已,五鬼到此安能神。 天以清名补寒饿,昔之隐者人皆闻。圣贤法则吾岂敢,乡里小儿安足云。 况君能医当济世,未叹行路常踆踆。伸眉一笑索我别,北风吹雪来缤纷。 溪畔无钱附归去,垂橐不管妻子嗔。青山白石大自在,且复挂子头上巾。 江湖多芦识者少,岁晚远游须待春。君不见舍中之长眼眦肉,岂解善事长桑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僦(jiù)屋:租赁房屋。
  • 嚣尘:喧闹和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 沽(gū)酒:买酒。
  • 抵掌:击掌,表示谈话投机。
  • 屯(zhūn):困顿,不顺利。
  • 五鬼:指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等五种困扰人的问题。
  • 寒饿:贫穷和饥饿。
  • 踆踆(cūn cūn):形容行走艰难。
  • 垂橐(tuó):垂下的袋子,形容贫穷无物。
  • 嗔(chēn):生气,发怒。
  • 长眼眦(zì)肉:形容眼睛深陷,面容憔悴。

翻译

吴兴有一位士人气貌淳朴,身为儒者却生活困顿,甘愿长久贫困。他精通医家各种书籍,只要有病有药便立即帮助他人。他在山中租屋居住,不愿外出,因为厌恶城市的喧嚣和尘埃。他得钱便买酒喝,一喝就醉,将富贵视如浮云。有时他会来西湖住上几日,无论日夜,食宿随遇而安。他经过我的门前与我畅谈,百无一伪,全是真性情。他痛恨邪恶,时常愤激,正是因为时运不济。人生若只是贫穷倒也罢了,五鬼到此也无所施其技。天以清名来补充他的寒饿,过去的隐者人们都听说过。圣贤的法则我岂敢妄言,乡里的小儿又怎能与之相比。何况他能医能济世,未曾叹息行路的艰难。他笑着向我告别,北风吹来缤纷的雪花。溪边无钱附归去,垂下的袋子不管妻子生气。青山白石下自在,且将头巾挂在子头上。江湖中识得芦苇的人少,岁末远游须待春。你不见那舍中长眼眦肉的人,岂能善事长桑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儒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诗中,吴士桑饶的形象被塑造得既贫困又高尚,他虽生活困顿,但对富贵视如浮云,对医术和济世有着深厚的执着。诗人通过对比城市喧嚣与山中宁静,突出了吴士的清高与超脱。诗末,诗人以北风、雪花等自然景象,寓意吴士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吴士高尚品质的赞赏和对世俗的批判。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哲学。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