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学苦空:学习佛教的苦空观,即世间万物皆苦,皆空。
- 癯容:清瘦的面容。
- 飞锡:僧人出行。
- 诵经台:僧人诵经的地方。
- 聚石:指僧人讲经时,听众如石般静坐。
- 洗肠:比喻清除心中的杂念。
- 趺坐:盘腿而坐,佛教徒的一种坐法。
- 笔峰:指山峰,形容山峰尖峭如笔。
翻译
长久居住在灵泉寺,学习佛教的苦空观,青翠的瘦竹陪伴着清瘦的面容。 早晨出行时锡杖无声,不会惊扰到鹤鸟,夜晚在诵经台上念经,有龙在聆听。 讲经时精微深奥,听众如石般静坐,清洗心中的杂念,更加清净,还会吃松果。 归来后盘腿坐在岩西的屋子里,白月如珍珠般照耀着尖峭如笔的山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僧人清修的生活场景,通过“青青瘦竹伴癯容”、“夜诵经台有听龙”等意象,展现了僧人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邃。诗中“飞锡无惊鹤”、“诵经有听龙”等句,以动衬静,突出了僧人生活的平和与神秘。结尾的“白月如珠照笔峰”则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空灵的禅意境界,表达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