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世显宣使,代张氏捧谢表请命朝廷,寄仲举

· 张昱
此去风波万里长,使人指日觐清光。 云开雉扇当霄汉,龙抱金函出表章。 羌服从来尊正朔,包茅次第贡明堂。 浯溪有石高千丈,谩叟重烦颂大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ìn):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
  • 雉扇:古代仪仗中的一种扇子,用雉(野鸡)的羽毛制成。
  • 霄汉:天空极高处。
  • 羌服:古代对西羌地区的称呼,这里指边远地区。
  • 正朔:正月初一,也泛指历法,这里指朝廷的权威。
  • 包茅: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菁茅,因以裹束菁茅置匣中,贡于宗庙,称包茅。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 浯溪:溪名,在湖南省祁阳县西南。
  • 谩叟:作者自称。
  • :歌颂,赞美。

翻译

此行将穿越万里风波,使者指日可待朝见天子的光辉。 云开处,雉扇高悬于天际,龙形金函中携带着表章。 边远之地向来尊崇朝廷的权威,包茅将按次序贡入明堂。 浯溪之石高耸千丈,我这老叟再次被烦请来歌颂大唐的辉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使者远行朝见天子的场景,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与尊崇。诗中“云开雉扇当霄汉,龙抱金函出表章”以壮丽的意象展现了朝廷的庄严与神圣。末句“浯溪有石高千丈,谩叟重烦颂大唐”则通过自谦之词,抒发了对大唐盛世的赞美之情。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