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居,为诸葛伯安赋

· 张昱
诸葛南阳有草庐,何如于越此幽居? 门前修竹画不就,湖上好山清有馀。 日暮碧云生怅望,天寒翠袖若愁予。 鲤鱼遗我平安信,尽向琅玕节下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诸葛南阳:指诸葛亮,因其曾隐居于南阳。
  • 草庐:简陋的房屋,常指隐士的居所。
  • 于越:古地名,在今浙江省一带。
  • 幽居:隐居的地方。
  • 修竹:长长的竹子。
  • 画不就:难以用画笔描绘出来。
  • 湖上好山:湖边的美丽山景。
  • 清有馀:清新有余,形容景色非常清新。
  • 碧云:碧空中的云。
  • 怅望:因失望或思念而远望。
  • 翠袖:绿色的衣袖,常用来指代女子。
  • 愁予:使我感到忧愁。
  • 鲤鱼遗我平安信:古人传说鲤鱼能传递书信,这里指收到远方亲友的平安信。
  • 琅玕: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节下书:在竹节下书写。

翻译

诸葛亮的南阳草庐,怎能比得上于越这里的幽静居所? 门前长长的竹子,画笔难以描绘其美;湖边的山景,清新得仿佛多到溢出。 日暮时分,碧空中的云彩让我心生怅望;天寒地冻,绿衣女子的身影让我感到忧愁。 鲤鱼给我带来了平安的信件,全都在这美丽的竹节下书写。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诸葛南阳草庐与于越幽居的对比,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修竹”与“好山”的描绘,展现了居所周围的自然风光之美,而“碧云”与“翠袖”则增添了诗意的忧愁与思念。结尾的“鲤鱼遗我平安信”巧妙地结合了传说与现实,以书信的形式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