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轩为陈则虚高士赋

· 张翥
散木轩中一散仙,形虽如槁气苍然。 路松正自为明误,社栎还因不用全。 梁栋无心聊阅世,山林有地可长年。 碧窗日静忘机事,悟得南华第四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散木轩:陈则虚高士的书斋名。
  • 散仙:指逍遥自在、不受世俗束缚的人。
  • 形虽如槁:形容外表枯槁,槁(gǎo),枯干。
  • 气苍然:精神状态苍老而有力。
  • 路松:路边的松树,比喻坚贞不屈。
  • 明误:明智的错误,指虽然被误解,但内心明白自己的价值。
  • 社栎:社稷之栎,指国家栋梁之材。栎(lì),一种树。
  • 不用全:不被完全利用,指有才能而不被重用。
  • 梁栋:比喻重要的支撑,如国家栋梁。
  • 阅世:观察世界,体验人生。
  • 山林有地:指隐居山林之地。
  • 长年:长寿。
  • 碧窗:绿色的窗户,常用来形容清静的环境。
  • 忘机事:忘记世俗的机巧和纷争。
  • 南华第四篇:指《庄子》中的第四篇,即《齐物论》,强调万物齐一,忘却物我之别。

翻译

在散木轩中有一位逍遥自在的散仙,虽然外表看起来枯槁,但精神状态却苍老而有力。他像路边的松树一样,虽然被误解,但内心明白自己的价值;又像社稷之栎,虽有才能而不被完全利用。他无心成为国家的栋梁,只愿在山林中隐居,享受长寿。在碧绿的窗户下,他忘记了世俗的机巧和纷争,领悟了《庄子》中的《齐物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居高士的形象,通过“散木轩”、“散仙”等意象,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松树、栎树等自然元素,以及《庄子》中的哲学思想,表达了高士对于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越的时代风貌。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