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

· 张昱
之子青年独老成,布袍宽博称其名。 李膺谩自知文举,杨意无能荐长卿。 每到草堂成酩酊,偶过花径亦逢迎。 卜邻自觉头加白,转信前贤畏后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之子:这个人。
  • 老成:成熟稳重。
  • 布袍宽博:穿着宽松的布袍,形容其朴素不拘小节。
  • 李膺:东汉名士,以品评人物著称。
  • :通“漫”,随意。
  • 文举:指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
  • 杨意:指杨修,字德祖,东汉末年文学家。
  • 长卿:指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文学家。
  • 草堂:简陋的居所,这里指诗人的住处。
  • 酩酊:大醉的样子。
  • 花径:花间小路。
  • 卜邻:选择邻居。
  • 前贤:前代的贤人。
  • 畏后生:敬畏年轻人。

翻译

这个人年轻却显得老成稳重,穿着宽松的布袍,正符合他的名声。李膺虽然随意地了解文举,杨意却没有能力推荐长卿。每次我在草堂里大醉,偶尔走过花间小路也会受到他的迎接。选择邻居让我自觉头发都白了,更加相信前贤们敬畏年轻人是有道理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青年才俊的描绘,展现了其成熟稳重的气质和朴素的生活方式。诗中运用了李膺、孔融、杨修、司马相如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比喻和评价这位青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青年的敬重和对自己年龄的感慨,体现了对后生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青年才俊的赞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