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玉簪

· 张翥
瀛洲种玉。总付与花神,月底深斸。琢就瑶笄,光映鬓云斜矗。几度借取搔头,别试汉宫妆束。风露冷,幽香半襟,淡伫阑曲。 亭亭雪艳愁独。爱粉沁冰筒,须拈金粟。石上那回磨断,争忍轻触。一自楚客归来,珠履旧游谁续。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瀛洲:神话中的仙岛。
  • (zhú):挖掘。
  • 瑶笄:玉制的簪子。
  • 鬓云:比喻女子的鬓发。
  • 斜矗:斜插。
  • 搔头:古代女子的一种发饰,即簪子。
  • 汉宫妆束:汉代宫廷女子的服饰打扮。
  • 淡伫:淡雅地站立。
  • 阑曲:曲折的栏杆。
  • 亭亭:形容女子身材修长或花木挺拔。
  • 雪艳:形容女子肌肤如雪,美丽动人。
  • 粉沁:指簪子上的粉末渗透。
  • 冰筒:形容簪子晶莹如冰。
  • 金粟:金色的谷粒,这里指簪子上的装饰。
  • 石上:指磨制簪子的石头。
  • 楚客:指楚地的游子。
  • 珠履:缀有珍珠的鞋子,代指富贵人家。
  • 残妆:指女子卸妆后的样子。
  • 半簪坠绿:指簪子半插在发间,绿色的装饰部分垂下。

翻译

在神话中的瀛洲种下了玉,这一切都交给了花神,在月下深深地挖掘。雕琢成玉簪,光彩照人,斜插在如云的鬓发间。几次借来当作搔头,试着装扮成汉宫的模样。风露中透出冷意,幽香半襟,淡雅地站在曲折的栏杆旁。

女子身材修长,美丽动人,独自忧愁。喜爱那簪子上粉末渗透的冰晶般的光泽,必须用金色的谷粒装饰。在磨制簪子的石头上,那回磨断的情景,怎忍心轻易触碰。自从楚地的游子归来,那些珠履的旧日游伴谁还能继续。秋梦醒来,残妆中簪子半插,绿色的装饰部分垂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月下花神种玉、雕琢玉簪的神秘场景,以及女子佩戴玉簪的婉约形象。通过“瀛洲种玉”、“琢就瑶笄”等词句,展现了玉簪的珍贵与美丽。诗中“风露冷,幽香半襟”等句,传达了秋夜的清凉与女子的幽雅。结尾的“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增添了诗意的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玉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女子的婉约与秋夜的静美。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