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史庄梅谷使韩庆二藩

河山百二控秦京,带砺千秋载汉盟。 宗子维城分玉叶,词臣建节下金茎。 八闽烟树还家梦,四塞风尘吊古情。 问道想过轩后洞,著书还续添园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山百二:指河山险固,百二形容其险固程度。
  • 控秦京:控制着秦地的京城,即长安。
  • 带砺千秋:带砺,比喻国家的疆域。千秋,指长久的时间。
  • 载汉盟:记载着汉朝的盟约。
  • 宗子维城:宗子,指皇族子弟。维城,即维护城池,比喻维护国家。
  • 分玉叶:分,指分封。玉叶,比喻皇族子弟。
  • 词臣建节:词臣,指文臣。建节,指出使。
  • 下金茎:金茎,指使节的旌节。下,指使节出行。
  • 八闽:指福建,因其有八个府,故称八闽。
  • 四塞风尘:四塞,指边疆。风尘,指旅途的艰辛。
  • 轩后洞:轩后,指轩辕黄帝的后代。洞,指洞府,这里指黄帝的居所。
  • 添园名:添,增加。园名,指著书立说的名字。

翻译

河山险固,控制着秦地的京城,国家的疆域长久记载着汉朝的盟约。皇族子弟维护着城池,文臣出使带着旌节。福建的烟树勾起了还家的梦,边疆的风尘激起了吊古的情。问道时想起了黄帝的洞府,著书立说还想增加园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出使边疆的情景,通过对河山、疆域、皇族和文臣的描绘,展现了国家的稳固和文臣的责任。诗中“八闽烟树还家梦,四塞风尘吊古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结尾的“问道想过轩后洞,著书还续添园名”则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著书立说的渴望。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