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饮方西樵紫云楼次韵

紫云道人厌圭组,石泉卧听生微凉。 好月相看夜无恙,白云不收秋太狂。 丹厓碧涧酣玄梦,翠草琪花浣旧香。 欲作王孙招隐赋,小山丛桂未应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云道人:指方西樵,因其居所名为紫云楼。
  • 厌圭组:厌倦了官场的束缚。圭组,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官职。
  • 石泉:山石间的泉水。
  • :疾病或灾祸。
  • 玄梦:深奥的梦境,指深邃的思考或幻想。
  • 翠草琪花:翠绿的草和美丽的花。琪花,传说中的仙花。
  • :洗涤。
  • 王孙招隐赋:指王维的《招隐士》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小山丛桂:小山上的桂树丛,象征隐居之地。

翻译

紫云楼的道人厌倦了官场的束缚,躺在石泉旁听着泉水声,感受着微凉。美好的月光下,夜晚平安无恙,白云飘逸,秋意太过放纵。在丹崖碧涧中沉醉于深奥的梦境,翠绿的草和美丽的花洗涤着旧日的香气。想要写下像王维那样的招隐诗,但小山上的桂树丛或许不会长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紫云楼道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紫云道人厌圭组”直接表达了道人对世俗官场的厌倦,而“石泉卧听生微凉”则进一步以自然之声和微凉之感来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舒适。后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好月”、“白云”、“丹厓碧涧”、“翠草琪花”,展现了隐居环境的美好与超凡脱俗。结尾提及“王孙招隐赋”,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小山丛桂未应长”则透露出一丝对隐居生活能否长久的忧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切向往和淡淡忧虑。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