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月溪寺

自惭踪迹混尘寰,暂借禅关为浣颜。 结习未消花故著,扑缘遥省意相閒。 好贤去远溪三过,多病维摩室半间。 独倚云根成一笑,满潭寒月仰前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月溪寺:在月溪寺过夜。
  • 自惭踪迹混尘寰:自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行踪混杂在尘世之中。
  • 禅关:禅宗的修行场所,这里指月溪寺。
  • 浣颜:洗去脸上的尘垢,比喻净化心灵。
  • 结习:长期形成的习惯或习性。
  • 花故著:花依旧附着,指心中的烦恼或杂念未消。
  • 扑缘:追逐尘世的因缘。
  • 意相閒:心意相隔,指心境与尘世相隔离。
  • 好贤去远溪三过:喜欢贤人,但因远离溪流而三次错过。
  • 多病维摩室半间:多病的身体,如同维摩诘的房间只有半间,形容身体状况不佳。
  • 独倚云根成一笑:独自依靠在云根(山石)上,形成一种超然的笑容。
  • 满潭寒月仰前山:满潭的寒月映照着前方的山峦。

翻译

我为自己的行踪混杂在尘世中感到惭愧,暂时借用这禅宗的修行场所来净化心灵。长期形成的习惯还未完全消除,心中的烦恼依旧附着,追逐尘世的因缘让我意识到心境与尘世的隔离。我喜欢贤人,但因远离溪流而三次错过;多病的身体,如同维摩诘的房间只有半间。独自依靠在山石上,形成一种超然的笑容,满潭的寒月映照着前方的山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禅宗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中,“自惭踪迹混尘寰”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自责与反思。通过“暂借禅关为浣颜”,诗人希望在禅宗的修行场所中找到心灵的净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独倚云根成一笑,满潭寒月仰前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越。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