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寺饭僧作

结夏依寂居,随缘憩脩轸。 宅惭周颙舍,米待郗超损。 僧衬鸣钟集,佛供导幡引。 霜研给孤麦,玉琢摩候菌。 慈禽恋清呗,怖鸽驯馀赈。 敢持有漏因,仰觊无生忍。 曾是夙力馀,内观了何朕。 追往踪既失,希来业难尽。 毋以罪福求,幻身同兹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结夏:佛教用语,指僧人在夏季进行的修行活动。
  • 随缘:顺应机缘,任其自然。
  • 脩轸:古代的一种车辆,这里指代寺庙。
  • 周颙舍:周颙,南朝宋文学家,舍指住所,这里指作者自愧不如周颙的住所。
  • 郗超损:郗超,东晋名士,损指减少,这里指作者希望减少对物质的依赖。
  • 给孤麦:给孤独长者,佛教中的施主,这里指施舍食物。
  • 摩候菌:摩诃迦叶,佛教中的圣者,这里指供奉的食物。
  • 清呗:佛教中的清净歌颂。
  • 怖鸽:佛教故事中的鸽子,比喻恐惧的心灵。
  • 无生忍:佛教用语,指对生死轮回的超越和忍耐。
  • 夙力馀:夙愿的力量。
  • 内观:佛教用语,指内心的观察和反省。
  • 追往踪:追寻过去的足迹。
  • 希来业:希望未来的事业。
  • 有漏因:佛教用语,指导致烦恼的原因。
  • 无生忍:佛教用语,指对生死轮回的超越和忍耐。
  • 罪福求:追求罪恶和福报。
  • 幻身:佛教用语,指虚幻的身体。

翻译

在寂静的寺庙中进行夏季的修行,顺应机缘,停留在这神圣的地方。 自愧不如周颙的住所,希望减少对物质的依赖。 僧人们随着钟声聚集,佛供随着幡旗引导。 研磨着给孤独长者的麦子,供奉着摩诃迦叶的食物。 慈爱的禽鸟依恋着清净的歌颂,恐惧的鸽子在余下的施舍中得到驯服。 不敢持有导致烦恼的原因,仰望希望超越生死轮回的忍耐。 曾经的力量余留,内心观察到了什么预兆。 追寻过去的足迹已经失去,希望未来的事业难以穷尽。 不要以追求罪恶和福报为目的,虚幻的身体与这一切同归于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弥陀寺饭僧时的内心体验和佛教哲理的思考。通过对比自己的住所与周颙的住所,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物质依赖的反思。诗中运用佛教典故和用语,如“给孤麦”、“摩候菌”、“无生忍”等,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追求。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超越世俗追求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教哲学的深刻领悟和内心的宁静追求。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