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孟里图寿尤母
尤郎颊铁虬髯红,矫如峄阳霜下松。
手携客图孟家里,归寿阿母觞春风。
孟母三迁去其故,尤母却守先人宫。
啖子不必东家猪,食亲不必兼鱼熊。
义方但就养志好,圭荜也自春风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颊铁:形容面颊坚硬如铁,比喻面容刚毅。
- 虬髯:弯曲的胡须,形容胡须浓密卷曲。
- 峄阳:山名,这里指峄山之阳,即山的南面。
- 霜下松:比喻在严酷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
- 携客图:携带客人绘制的图画。
- 孟家里:孟子的家,这里指孟母的居所。
- 阿母:母亲。
- 觞春风:在春风中举杯祝寿。
- 三迁: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三次搬家选择良好的环境。
- 去其故:离开原来的地方。
- 守先人宫:坚守祖先的居所,不轻易搬迁。
- 啖子:喂养孩子。
- 东家猪:东家的猪,比喻普通的食物。
- 食亲:供养亲人。
- 兼鱼熊:兼有鱼和熊掌,比喻食物的丰富和珍贵。
- 义方:正确的教育方法。
- 养志好:培养高尚的志向。
- 圭荜:比喻简陋的居所。
- 春风中:比喻温暖和谐的环境。
翻译
尤郎面容刚毅,胡须浓密卷曲,如同峄山南面在霜雪中依然挺立的松树。他手携客人绘制的孟子里图,回家在春风中举杯为母亲祝寿。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三次搬家离开原来的地方,而尤母却坚守祖先的居所。喂养孩子不必非得吃东家的猪,供养亲人也不必非要兼有鱼和熊掌。正确的教育方法在于培养高尚的志向,即使在简陋的居所中,也能感受到春风般的温暖和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孟母和尤母的教育方式,赞美了尤母坚守传统、注重内在品质培养的教育理念。诗中“颊铁虬髯红”形象地描绘了尤郎的坚毅形象,而“峄阳霜下松”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比喻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后文通过“孟母三迁”与“尤母守先人宫”的对比,强调了尤母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坚守。最后,诗人提出“养志好”的重要性,即使在物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也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传统美德和家庭教育的高度赞扬。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午卧 》 —— [ 明 ] 王世贞
- 《 汉郊祀歌二十首 其三 青阳 》 —— [ 明 ] 王世贞
- 《 端阳后一日薛鸿胪邀宗伯二司寇司农游武氏园即事 》 —— [ 明 ] 王世贞
- 《 教坊妇 》 —— [ 明 ] 王世贞
- 《 解语花 · 题美人捧觞 》 —— [ 明 ] 王世贞
- 《 七夕江州道中 》 —— [ 明 ] 王世贞
- 《 唐人有画葛稚川移居图者与妇各骑一觠角牛前后五白羊从之一赤脚担装又一少女从之手携束书且行且读妇所乘牛背大幞一婴儿在焉其用笔颇雅劲山谷老人书七言律于尾似不能悉稚川事故为补题一首 》 —— [ 明 ] 王世贞
- 《 和肖甫司马题旸德大参东园五言绝句十首最景园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