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篇济南李攀龙
伊人璠玙彦,履盛无婴躬。
岂鲜盈门轨,匪其径寸衷。
为寿不在年,千秋以为终。
斯道苟不芜,排卫当谁功。
沉沦知夜光,鸿鹄高天风。
枉矢射彭城,逸劲饮石梁。
谁谓汉哉广,裹糇航扶桑。
竦身太华颠,群途杳茫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伊人:那个人,指李攀龙。
- 璠玙(fán yú):美玉,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 彦:才德出众的人。
- 婴躬:困扰自身。
- 盈门轨:门庭若市,形容来访者众多。
- 径寸衷: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 为寿:祝寿,这里指追求长寿。
- 千秋:千年,比喻长久。
- 斯道:这条道路,指追求道德和学问的道路。
- 苟不芜:如果不荒废。
- 排卫:排除障碍。
- 沉沦:埋没。
- 夜光:夜明珠,比喻才华。
- 鸿鹄:大雁和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 枉矢:弯曲的箭,比喻不正直的行为。
- 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
- 逸劲:超凡的力量。
- 石梁:石桥。
- 汉哉广:汉朝的广大。
- 裹糇(hóu):携带干粮。
- 航扶桑:航行到扶桑,扶桑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竦身:挺身。
- 太华颠:华山的顶峰。
- 群途:各种道路。
- 杳茫茫:遥远而模糊。
翻译
那个人是品德高尚的才俊,身处高位却不为权势所困扰。虽然家门常有来访者,但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却未曾动摇。他追求的不是长寿,而是希望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千年。如果这条追求道德和学问的道路不被荒废,那么排除障碍的功绩又将归于谁呢?他的才华虽然被埋没,但他的志向却像鸿鹄一样高飞于天际。那些不正直的行为如同弯曲的箭矢射向彭城,而他超凡的力量却能在石桥上留下深深的痕迹。谁说汉朝的疆域不够广大,他带着干粮航行到遥远的扶桑。他挺身站在华山的顶峰,眺望着前方遥远而模糊的各种道路。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李攀龙的高尚品德和远大志向。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李攀龙不为权势所动、追求道德学问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李攀龙才华被埋没的遗憾,以及对他坚持正直、勇往直前的敬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道德学问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