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乞骸而汝师大司成亦在告聊成一章问之
称疾太学师,真衰右司马。
俱露乞骸章,言寻故园社。
天听如许卑,方舟问吴下。
桑榆我荏苒,松桂君潇洒。
君以道不行,我岂行道者。
所念各杜门,浊醪难独把。
非繇惠德音,何以征风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乞骸:古代官员因年老或疾病请求退休,称为“乞骸”,意指请求归还自己的身体,以便安葬。
- 大司成: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事务。
- 告:请假。
- 方舟:指船,这里比喻归途。
- 吴下: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桑榆:比喻晚年。
-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
- 松桂:松树和桂树,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 浊醪:浊酒,指未过滤的酒。
- 繇:由,因。
- 惠德音:美好的音讯或消息。
- 征风雅:指寻求或体现古代的风雅文化。
翻译
你我都是因病请求退休的太学老师,真正衰老的是右司马。 我们都提交了请求退休的章表,希望能够回到故乡的田园生活。 如果天意如此卑微,那么我们就乘船前往吴地。 我的晚年时光渐渐流逝,而你的品格如同松桂般高洁潇洒。 你因为道义无法实现而离开,我难道是追求道义的人吗? 我们都各自闭门不出,浊酒难以独自品味。 如果不是因为你的美好消息,我们如何能够体现古代的风雅文化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同的退休愿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乞骸”一词巧妙地揭示了两位老者的身份和心境,而“桑榆”与“松桂”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又赞美了友人的高洁品质。末句“非繇惠德音,何以征风雅”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消息的期待,以及对传统风雅文化的追求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