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岩寻北岩谒不二和尚

降陟虽疲迹,眺览用怡心。 心怡体自调,支策探道林。 是时春初暮,遥绿结屯阴。 一幡飏空表,双树吐缘寻。 初窥但绝壁,缓步得精蓝。 开士久杜机,眄睐不能禁。 延我坐芙蓉,啖我以林檎。 清梵和流泉,噌吰海潮音。 忽睹西岫景,圆规已半侵。 归来愧禽鱼,自得忘高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降陟(jiàng zhì):下降和上升,指行走山路。
  • 怡心:使心情愉悦。
  • 支策:支撑,此处指用杖支撑身体。
  • 道林:指道旁的树林。
  • 春初暮:春天初晚时分。
  • 屯阴:聚集的阴凉。
  • (fān):旗帜。
  • (yáng):飘扬。
  • 双树:指两棵树。
  • 缘寻:沿着寻找。
  • 开士:指和尚。
  • 眄睐(miǎn lài):斜视,此处指和尚的目光。
  • 芙蓉:指莲花。
  • (dàn):吃。
  • 林檎(lín qín):一种水果,即苹果。
  • 清梵:指和尚念经的声音。
  • 噌吰(chēng hóng):形容声音洪亮。
  • 海潮音:比喻声音如海潮般宏大。
  • 西岫(xī xiù):西边的山峰。
  • 圆规:比喻太阳的形状。
  • 半侵:半隐没。
  • 愧禽鱼:感到羞愧,因为禽鱼能自由游动,而自己却受限于行走。
  • 自得:自我满足。
  • 高深:此处指山的高深。

翻译

虽然上下山行走疲惫,但眺望景色使心情愉悦。心情愉悦身体自然舒适,我用杖支撑着探寻道旁的树林。那时是春天初晚时分,远处的绿意形成了聚集的阴凉。一面旗帜在空中飘扬,我沿着寻找到了两棵树。最初只看到绝壁,慢慢走近才发现精美的寺庙。和尚久已闭门不出,但他的目光无法自禁。他邀请我坐在莲花上,给我吃苹果。和尚念经的声音与流泉声交织,声音洪亮如海潮。突然看到西边山峰的景色,太阳已经半隐没。归来时感到羞愧,因为禽鱼能自由游动,而我却自我满足,忘记了山的高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春日山中的游历体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鸣。诗中“降陟虽疲迹,眺览用怡心”表达了即使身体疲惫,但心灵的愉悦足以弥补。后文通过与和尚的交流,进一步体现了这种心灵的宁静与满足。结尾的“归来愧禽鱼,自得忘高深”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自由与满足的深刻思考。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