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自义兴由东九抵湖汊一首
扬舲出荆溪,溪流浩无尽。
畴谓当萧辰,青山吐馀润。
惊鳞发潜响,振羽横遥瞬。
时见空翠来,焉知余榜进。
乔木生午烟,场禾表秋信。
茶叟携筐归,行歌渺然近。
顾余若有适,壶浆当为引。
明发从此辞,中宵衣时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扬舲(líng):扬帆。
- 荆溪: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
- 畴(chóu):谁。
- 萧辰:萧瑟的时节。
- 惊鳞:惊动的鱼。
- 潜响:暗中的声响。
- 振羽:振翅。
- 遥瞬:远望。
- 空翠:远处的青山。
- 余榜:我的船。
- 午烟:中午的炊烟。
- 场禾:晒谷场上的谷物。
- 茶叟:采茶的老人。
- 渺然:遥远的样子。
- 顾余:回头看我。
- 壶浆:酒。
- 明发:明早。
- 中宵:半夜。
- 衣时振:整理衣裳,准备出发。
翻译
扬帆驶出荆溪,溪水浩荡无尽。 谁说这是萧瑟的季节,青山依旧吐露着余润。 惊动的鱼儿发出潜藏的声响,振翅的鸟儿横空远望。 不时看见远处的青山,却不知我的船已前行。 高大的树木升起午间的炊烟,晒谷场上的谷物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采茶的老人带着筐归来,歌声遥远而近。 回头看我,似乎有所适意,酒当为引。 明早将从这里离开,半夜整理衣裳,准备出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乘船离开荆溪的沿途景色,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生机。诗中“扬舲出荆溪,溪流浩无尽”开篇即展现了壮阔的景象,而“青山吐馀润”则巧妙地表达了季节的转换与自然的恒常。后文通过对鱼、鸟、树木、谷物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以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王世贞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