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纪五子篇汪司马道昆
德甫宦不达,衔饥卧西山。
散发听樵歌,轻舠弄潺湲。
宁无临川屐,不踏城市间。
举世称高节,吾独叹微言。
昔闻双井徒,竭蹶趋险艰。
旦夕费雕锼,不救岩石顽。
解曾一决之,浊流遂泛澜。
左蠡稍自清,匡庐出孱颜。
遂令洪都瑟,疏越表三叹。
正始岂必多,滥觞良亦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纪五子篇:此标题意为重新记录五位才子的篇章。
- 衔饥:指因贫困而饥饿。
- 散发:披散头发,形容放浪形骸,不拘小节。
- 轻舠:小船。
- 潺湲:水流声。
- 临川屐:指临川(今江西抚州)的木屐,这里可能指代一种地方特色的鞋子。
- 双井徒:指在双井(地名)劳作的人。
- 竭蹶:尽力奔跑,形容非常努力。
- 险艰:艰难险阻。
- 雕锼:雕刻,这里比喻辛苦劳作。
- 岩石顽:比喻顽固不化的人或事物。
- 解曾:指解决问题。
- 浊流:浑浊的水流,比喻混乱的局面。
- 泛澜:波澜泛起,比喻局势动荡。
- 左蠡:地名,指左蠡湖。
- 匡庐:指庐山。
- 孱颜:形容山势险峻。
- 洪都瑟:指洪都(今江西南昌)的瑟,瑟是一种古代乐器。
- 疏越:指瑟声悠扬。
- 正始:指正确的开始。
- 滥觞:指事物的起源。
翻译
德甫虽然官运不济,却宁愿忍受饥饿,隐居在西山之中。他披散着头发,听着樵夫的歌声,驾着小船在潺潺流水间游玩。他宁愿穿着临川的木屐,也不愿踏足城市的繁华。世人皆称赞他的高洁节操,我却更感叹他的微妙言辞。
曾经听说双井的劳作者,他们竭尽全力在艰难险阻中奔波。他们日夜辛勤劳作,却无法改变岩石般的顽固。直到有人解决了问题,浑浊的水流才开始泛起波澜。左蠡湖的水稍稍变得清澈,庐山的山势也显得更加险峻。这使得洪都的瑟声,在悠扬中流露出三重叹息。正确的开始并不需要太多,但事物的起源确实也很难。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德甫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高洁不群的人格和深邃的思想。诗中“散发听樵歌,轻舠弄潺湲”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隐士逍遥自在的画面。同时,通过对双井徒劳无功的描述,以及对解决问题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隐士的高洁,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