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人: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 皮相:外表,表面现象。
- 山甫:指皇甫汸,字山甫,明代文人。
- 荒伧:粗野,无文化。
- 癯:瘦。
- 山泽:山林和湖泊,泛指自然界。
- 伯鸾舂:指伯鸾舂米,古代传说中的勤劳人物。
- 柴桑获:指柴桑的收获,柴桑是古代地名,这里指农作物的收获。
- 商歌:古代商人的歌曲。
- 金石:指古代的铭文或碑刻,这里比喻歌声坚定有力。
- 沾臆:感动,触动心弦。
翻译
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以外表判断人,文人也不会抹去自己的踪迹。皇甫汸虽然粗野无文化,但他却瘦弱地生活在山林和湖泊之间。虽然他不能像伯鸾那样勤劳地舂米,但他的收获也不输给柴桑的农作物。傍晚时分,他背着柴薪回家,唱着商人的歌曲,歌声坚定有力如金石。他死后,他的名声仍然感动人心,时常让人感动落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皇甫汸的描写,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诗中“至人不皮相”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人的评价不应只看外表,而应更注重内在品质。皇甫汸虽然外表粗野,但他选择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虽然艰苦,但他却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诗的最后两句“犹有身后名,时时一沾臆”,则表达了作者对皇甫汸的敬仰和怀念,即使在他去世后,他的名声和精神仍然感动着后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精神追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