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卢楠
葳蕤山中桂,零落随飘扬。
何意回风起,将尔向高堂。
绮裀承金粟,四坐誉芬芳。
萧艾故匹俦,敛分终道傍。
履荣虽谐遘,超贱讵无方。
受质既殊伦,畴能竟不臧。
唯有倾城国,可以喻文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茂盛,枝叶纷披的样子。
- 零落:指散落,凋零。
- 回风:旋风。
- 绮裀(qǐ yīn):华丽的垫子或毯子。
- 金粟:桂花的别称,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
- 萧艾:一种草本植物,此处比喻平庸之物。
- 匹俦(pǐ chóu):伴侣,同类。
- 履荣:经历荣耀。
- 谐遘(xié gòu):和谐相遇。
- 超贱:超越卑微。
- 受质:接受本质,指天赋或本性。
- 殊伦:不同于一般,出众。
- 不臧(bù zāng):不好,不善。
- 倾城国:形容女子美貌,此处喻指文章的卓越。
翻译
山中的桂树枝叶茂盛,花朵凋零随风飘扬。 不料旋风突起,将你吹向高堂之上。 华丽的垫子上承载着金黄的桂花,四周的人们都称赞其芬芳。 而萧艾这样的平庸之物,终究只能收敛在路旁。 虽然经历了荣耀的和谐相遇,但超越卑微难道没有方法吗? 接受的天赋本就与众不同,谁能说它不是卓越的呢? 只有那倾国倾城的美貌,可以比喻这卓越的文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桂花与萧艾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才华与平庸的看法。桂花虽零落,但因旋风而得以高扬,象征着才华的意外被发现与赏识。而萧艾则始终平庸,无法与桂花相比。诗中“唯有倾城国,可以喻文章”一句,巧妙地将女子的美貌与文章的卓越相提并论,强调了文章的非凡价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才华的珍视和对平庸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