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海仙坛

环海丹邱镇上头,七闽佳气望中收。 蜃楼晴挟千峰出,鳌柱雄争万壑流。 鞭石欲看天际日,乘槎应趁海门秋。 白云东去三山近,矫首骖鸾事可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邱(dān qiū):传说中的仙山名。
  • 七闽(qī mǐn):指福建省。
  • 蜃楼(shèn lóu):海市蜃楼,指海上的幻觉。
  • 鳌柱(áo zhù):传说中海中的巨大柱子。
  • 鞭石(biān shí):指用长鞭击打石头,传说中可引发奇观。
  • 乘槎(chéng chá):乘坐小船。
  • 矫首骖鸾(jiǎo shǒu cān luán):形容仙人飘逸自如。

翻译

驾驶着船只,前往海上的仙山丹邱,这座位于福建七闽之上的仙山,收纳了七闽的美好气息。海市蜃楼在晴朗天空中伴随着千峰拔地而起,传说中的海中巨柱鳌柱在万壑之间雄伟竞争。用长鞭敲击石头,欲望看到天边的阳光,乘坐小船应该在海门秋天出发。白云向东飘去,三座山峰近在眼前,仙人飘逸自如,可以期待着骑着神鸟的事情发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奇壮丽的仙境画面,通过描绘海市蜃楼、鳌柱、鞭石等奇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仙山丹邱的向往和想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给人以神秘、梦幻的感觉。整体氛围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美好向往和幻想。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