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东昌闻有古楼不果登登仲连台而返

月冷乌啼到郭门,葳蕤未下鼓先闻。 堤横柳树烟生屋,潮落鱼梁水渍痕。 齐地郊原皆赤绕,秦时楼阁巳黄昏。 解嘲独上高台望,飘渺沧溟出乱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郭门(guō mén):指古代城邑的城门。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繁茂的样子。 梁(liáng):桥墩。 齐地(qí dì):指齐国的地方。 郊原(jiāo yuán):郊外的原野。 楼阁(lóu gé):高楼大厦。 解嘲(jiě cháo):解释讽刺。 沧溟(cāng míng):大海。

翻译

月寒乌鸦啼鸣到城门,繁茂的植物还未垂下,鼓声先传来。 堤岸上柳树被烟笼罩,潮水退去留下桥墩上的水痕。 齐国的地方郊野红色环绕,秦国时期的楼阁已经黄昏。 解释讽刺,独自登上高台眺望,苍茫的大海在乱云中显现。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月寒乌鸦啼鸣的夜晚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和历史沉淀的思考。整体氛围幽静悠远,给人以深沉的感慨。

沈守正

明浙江钱塘人,又名迂,字允中,更字无回。万历三十一年举人。官都察院司务。工画,擅诗文。有《诗经说通》、《四书丛说》、《雪堂集》。 ► 3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