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永古庵孤峰文上人以故人禾川吴经历仲素临绝遗诗见示情不能已遂次韵以挽之
死去凭谁赋蓼莪,故人解剑适经过。
残年古寺遗诗在,落日孤坟芳草多。
勋业未成垂老尽,文章已著奈贫何。
科名况有同宗弟,不与招魂效楚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蓼莪(liǎo é):《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表达孝子哀悼父母的诗。
- 解剑:指放下武器,表示哀悼。
- 勋业:功勋和事业。
- 著(zhuó):显著,这里指文章的成就。
- 科名:科举考试的名次。
- 同宗弟:同族的弟弟。
- 招魂:召唤死者的灵魂。
- 楚歌:楚地的歌曲,这里指哀悼的歌曲。
翻译
死去后还有谁来赋诗哀悼,只有故人放下武器,恰巧路过。 在这残年的古寺中,他的遗诗依旧留存,落日照耀着孤坟,芳草丛生。 他的功业未成,却在老去中消逝,文章虽已显赫,奈何贫困依旧。 同宗的弟弟在科举中也有名次,却不愿为他招魂,唱起楚地的哀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吴经历的深切哀悼和对其生前境遇的感慨。诗中,“死去凭谁赋蓼莪”一句,即表明了诗人对故人逝去的悲痛,也暗示了故人生前的孤独与无助。后文通过对“残年古寺”、“落日孤坟”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的氛围。诗的最后,诗人提到故人的同宗弟弟,虽有科名,却不愿为故人招魂,这不仅揭示了人情的冷漠,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人生前遭遇的不平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