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居六首

· 明本
水国庵居最寂寥,世涂何事苦相招。 去村十里无行路,隔岸三家有断桥。 数点鸦声迎暮雨,一行鱼影涨春潮。 陈年佛法从教烂,岂是头陀懒折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水国:指水乡,多水的地方。
  • 庵居:指住在简陋的小屋或寺庙中。
  • 寂寥:形容孤单冷清。
  • 世涂:指世俗的生活道路。
  • 相招:邀请,招引。
  • 断桥:指桥梁中断,无法通行。
  • 数点:几个,形容数量不多。
  • 鸦声:乌鸦的叫声。
  • 暮雨:傍晚时分的雨。
  • 一行:一列,一排。
  • 鱼影:鱼在水中的影子。
  • 春潮:春天的潮水。
  • 陈年:指时间久远。
  • 佛法:佛教的教义。
  • :这里指深入透彻。
  • 头陀:佛教中指苦行僧。
  • 折腰:弯腰,比喻屈服或恭敬。

翻译

在水乡的小屋中居住最为孤寂,世俗的生活为何总是苦苦相邀。 离开村庄十里路便无行人,隔着河岸只有三户人家,桥梁也已中断。 几声乌鸦的叫声迎接傍晚的雨,一排鱼影随着春潮上涨。 古老的佛法已经深入人心,我岂是因为懒惰而不愿弯腰致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水乡的庵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感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水国庵居”、“去村十里无行路”等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环境。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数点鸦声迎暮雨”、“一行鱼影涨春潮”,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色彩。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佛法的坚持和自我修养的态度,不愿为世俗所动,体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明本

元僧。杭州新城人,号中峰,俗姓孙。仁宗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 88篇诗文